一、做什么?
“诚毅童行”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于2013年组建,由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师生组成,以“教育下乡、青春扶贫”,改进乡村儿童教育现状为出发点,采用“阅读夏令营”的新支教方式,深入教育资源短缺的欠发达地区开展教育关爱服务,通过丰富的阅读课程、艺术启蒙和主题教育,丰富山区孩子的精神世界,助力文化教育精准扶贫。同时让大学生走近革命老区感受红色文化,运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对师生进行教育,在担当责任中传承红色基因。该实践项目已历时5年,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目前组织了24位带队老师,152位大学生,服务了6所山区学校,辐射28个自然村,开设了32班级,服务了700多个孩子,带去14000多本绘本书籍。
二、为什么做?
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思政课教师,历年带队老师以思政课教师为主。项目组建的初衷是,看到诚毅学院的大学生有社会担当的意愿,大学生有自觉参与的动力,在实践中践行思政课要点,推进“知行合一”。
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是我院思政课教学的亮点和特色。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二是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服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锤炼道德品质,提升个人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中共党史教育,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对人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特别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深入社会、体察民情、改善民生,激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想的追求和付之行动的决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校本课程:“服务社会是吾人应尽之天职。”“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改进国家机会,舍教育莫为功。”“凡作社会公益,应由近及远,不必骛远好高。”
2008-2013年,思政课实践活动主要在厦门地区开展(同心儿童福利院、集美小学、曾营小学、安兜城中村等)。2013-2017年,拓展至福建省内教育资源不发达地区。
三、收获如何?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思政教育要点融入具体教育事例中,将教学效果体现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的获得感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同感共振的频率上,取得良好成效。充分结合了学生自身需要,有可操作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有可持续性。
阅读夏令营的方式,让短期支教留下长期影响。教育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教人学习,教人做人。一个人学习的基础是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又奠基于阅读兴趣。绘本的魅力在于:故事中带着人生观,影响着孩子的品格塑造。《花婆婆》绘本、《嘉庚精神绘本》、红色绘本故事《大锅背小锅》《小太阳》《远去的马蹄声》。
山区孩子在绘本阅读和主题课程中,得到高质量的陪伴。种下阅读的种子,形成青春榜样。(宇涛的案例、方远的案例)寿宁下党小学170个孩子,150个留守儿童,50个单亲家庭。
大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锻炼了能力、传承了精神。依托下党乡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大学生参观下党乡党性教育展馆,聆听现场党课教学,重走扶贫调研路,体验艰苦难忘,促进大学生的责任情感认同,坚定大学生的责任行为选择。通过做贡献、受教育、长才干(个人案例:李进明、傅培清)。获得了当地的孩子、家长、校方、地方政府的深度认可。
志愿服务是当代青年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实践。将志愿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灵魂,增强大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诚毅童行”是诚毅学子“以自身所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情怀,是学子们追随嘉庚先生对“诚毅”校训的践行。将“诚毅童行”的深刻感悟带回学校,通过专场报告会和成果汇报的方式,将实践成果进行深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诚毅”读书社,入选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名单,独立学院仅有我院1所学校入围。)
四、“实践育人”的诚毅经验
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红色文化”两大核心目标,将实践的总体目标、资源布局、教育要求和实施路径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让思政教育可触摸、可感通,激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想的追求,和付之行动的决心。
在综合改革的整体视野中着眼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设计和管理。积极构建校内外合力育人共同体,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在实际中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建立组织规范化、内容序列化、形式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育人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附录:中央和教育部精神
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制定印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教学。各高校要健全组织管理方式,逐步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调研报告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016年12月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
青年一代,处于人格养成的关键期,更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逐渐养成正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写在《摆脱贫困》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