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课堂,感悟理论的力量;广阔天地,体会泥土的芬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打造思政课的“金课”,让思政课在青少年这一人生“拔节孕穗期”,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直抵心灵,引领成长,是新时代思政课需要直面的根本问题。
11月20日,一堂别样的思政课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影剧院开课了。这堂思政课以“走进大山里的青春”为主题,由大学生志愿者主讲,以12天暑期支教实践经历为生动题材,展现了青年学子与祖国同频共振,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为3000多位2019级大一新生呈现了一堂“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政课。
思政小课堂融合社会大课堂,切实增强思政课堂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理论课守正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走进田园乡村,让“高大上”的理论知识“落地生根”,让思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2019年暑期由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四位思政课教师带领“诚毅童行”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开展教育关爱活动的同时,组织学生们以“追寻红色足迹,体悟长征精神”为主题开展特色“乡间思政课”,在体验式教学中促进理论普及。
志愿服务融入实践课堂,切实增强思政课堂生动性
校主陈嘉庚先生曾说过:“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师生们继承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情怀,实施“诚毅童行”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教育关爱服务,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教育振兴。通过与长汀县南山镇中复小学、长汀县同心学校共建,按照“假期集中服务,长期结对支持,助力脱贫攻坚,扶智扶志结合”的活动思路,为留守儿童播散阅读种子,为福建山区教育增添一份“诚毅力量”。
青春至美是担当,时代至善是奉献。志愿服务大课堂让青年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到现实的乡村建设,感受留守儿童成长现状,浸染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从而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以自身所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求融入志愿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切实增强思政课堂感染力
这堂有高度有温度的思政课,由“孩子的故事”“教学的故事”“队员的故事”“红土地上最美的人”四个篇章组成,大学生志愿者讲述了暑期支教时与山区孩子生命互动的生动过程,讲述了队员之间互助合作的团队故事,讲述了闽西革命老区红色故事,讲出家国情怀,讲出青年责任担当。
整场90分钟的或深沉或激昂或朴实或亲切的感人至深的讲述,让有意义的思政课更加有意思。特别是大学生们讲述红军后代钟宜龙老先生、钟鸣老师的红色情怀与终身信仰,并深情朗诵了毛泽东长征途中所作诗词《七律·长征》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顶点,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后,全体师生起立,挥舞手中小国旗齐声放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歌声响彻会场。
听完这堂有滋有味的思政课,现场有大一同学说:“这场德育报告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身旁的一位男生感动得流泪。”也有同学说“饮水思源,不忘老区人民。我是师范专业的学生,支教的学长学姐是我们的榜样,将来有机会我也愿意为山区的留守儿童付出爱和陪伴。”主讲队员朱仪静说:“两年前,还是大一新生的我坐在台下听学长学姐们讲述诚毅童行的故事,被她们所感动。今天,我作为志愿服务队员,站在台上讲述红色绘本和红土地的故事,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革命老区的故事、体会志愿服务精神,内心满怀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堂特别的思政课,通过守正创新的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丰富有趣的思政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们深入社会、体察民情、关爱他人,以实践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春故事。
大学生主讲者
深情讲述
|
《七律.长征朗诵》
|
现场模拟支教课堂 |
|
|
全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
|
|